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努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2022-03-07 05:16:49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簡稱“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圍繞“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報告提出了一系列預期目標并作出工作部署,強化了積極財政的作用以及激活市場活力的努力。

引人注目的是,報告將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目標設為5.5%左右,而2021年的增速是8.1%。事實上,客觀來看,5.5%的增速是比較高的目標,高于IMF和投行界對今年中國經濟的預測,也更接近中國潛在經濟增長水平。過去兩年,受疫情影響,雖然去年同比增長8.1%,但兩年平均增長為5.1%。也就是說,今年增速目標要高于過去兩年的均速,尤其是考慮到去年第四季度增速僅有4.0%,今年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擺脫經濟下行的慣性。考慮到可持續性與增長質量等,5.5%是一個符合實際且需要努力的目標。

正如報告所說,設定這個經濟增速預期目標,主要考慮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并同近兩年平均經濟增速以及“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相銜接,是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體現了主動作為,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報告預期今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

在報告當中,5.5%需要努力才能實現,但今年赤字率的安排只有2.8%左右,考慮到目前經濟需要擴大財政支出維持穩定運行,這樣的安排是否會與經濟增速目標不符?今年赤字率擬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預算下降0.4個百分點,資金規模減少2000億元,但是,報告也提到了利用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依法上繳近年結存的利潤、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通過跨年度調節,僅中央本級財政調入一般預算的資金就達1.267萬億元,相當于提高赤字率1個百分點。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規模,比去年增加2萬億元以上,增長8.4%,今年中央財政對地方的轉移支付規模,比去年增加近1.5萬億元,同比增長18%,為自2012年以來的最高增幅。因此,不能機械地看待財政赤字率的數字。

此外,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與去年持平。同時,今年退稅減稅的規模將達歷史上最高,約2.5萬億元,其中,制造業等6個行業的退稅減稅規模將達1萬億元,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受益受惠規模也將超1萬億元。

可見,雖然赤字率調整為疫情前的水平,但中國今年采取了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實現“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目標。但是,在擴大支出的同時,報告也要求“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把錢用在刀刃上,并非是大水漫灌。積極的財政政策也是支撐就業優先政策以及擴大內需戰略的基礎,面對新的下行壓力,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相比,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報告強調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雖然報告提出會擴大新增貸款規模,但同時要求“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在總量方面保持穩健的同時,報告更強調了價格因素,提出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減少收費,讓廣大市場主體切身感受到融資便利度提升、綜合融資成本實實在在下降。

可見,赤字率下調以及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決定了今年雖然面臨三重壓力,需要更多努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但是同時,不能以大幅增加杠桿率的方式實現穩增長,要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不搞大水漫灌,也不過早透支財政空間。要發揮重大項目牽引和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完善相關支持政策,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尤其是通過退稅減稅政策以及制度改革,營造各類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