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結束后,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在第二場“部長通道”上指出,2022年1-2月份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明顯,將落實現有一系列穩定提振工業經濟政策,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在綠色低碳發展、制造業水平提升、工業整體能力以及核心能力提升上進一步下功夫。
具體來看,肖亞慶介紹,今年將加大制造業的投入力度,保持制造業占比總體穩定并向中高端邁進,進一步發揮中小企業的發展對制造業的基礎性作用,將再培育3000家以上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帶動培育5萬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同時,今年5G基站建設力爭超過200萬座,提前部署6G演進方向技術研究。
全年工業經濟有望平穩運行
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工業領域尤為凸顯。自去年底,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強調“突出工業穩增長”后,有關部門陸續印發《關于振作工業經濟運行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穩定工業經濟運行的具體政策,各地也打出了擴大工業品消費、產業鏈供應鏈保障、助企紓困解難等提振工業經濟的政策“組合拳”,以保障一季度工業經濟的平穩接續。
支持政策目前已見成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月份制造業PMI為50.2%,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
“1-2月份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是十分明顯的,總體上保持了去年四季度穩健的態勢。”肖亞慶表示,目前對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有著充分信心,但當前工業經濟與高水平工業化相比仍有差距,要在綠色低碳發展、制造業水平、工業整體能力、工業核心能力上進一步提升,今年將在創辦一流企業上下功夫,為穩定工業經濟起到帶頭作用、示范作用,帶動工業經濟的整體提升。
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主任屈賢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龍頭企業是保供應鏈產業鏈穩定的重要抓手,需要通過工業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以大企業為核心,中小企業協同”的供應鏈和創新生態,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
提高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與去年“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的定位相比方向更加明晰。
“我國的制造業正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要解決自立自強的關鍵核心問題,使制造業水平在一些行業、一些領域的突破基礎上,整體水平能夠不斷躍升。”肖亞慶說。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就是穩定工業經濟‘基本盤’。”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工業室主任付保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一方面,傳統產業規模大,拉動眾多上下游產業共同構建了較為健全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另一方面,傳統產業高端需求正不斷擴大,并通過改造升級,持續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增長新動能。
屈賢明認為,中國制造業已經從以前的“大而不強”轉變為“大而有韌性”。疫情的沖擊讓中國制造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優勢顯現出來了,擺脫了以前靠中低端產品以量取勝的生產模式。但產品質量總體上仍是薄弱環節,因此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制造業章節強調“推進質量強國建設”,要進一步將產業推向中高端。
值得注意的是,“隱形冠軍”和“單項冠軍”是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關鍵點。“我國已經培育了4萬多家“專精特新”企業、4700多家“小巨人”企業、近6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其中,90%以上的‘小巨人’企業集中在‘四基’領域,即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在整個產業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屈賢明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去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營收增速、利潤率和發明專利成果占有量分別達到了規上工業中小企業的2.2倍、1.4倍和3.4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將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才、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據肖亞慶介紹,今年還將繼續擴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規模,準備再培育國家級“小巨人”企業3000家以上,帶動培育5萬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5G建設加快推進
發展5G依舊是2022年的重點工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肖亞慶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42.5萬個,今年力爭超過200萬座,打好網絡基礎,同時進一步擴大和豐富應用場景,鼓勵更多的應用案例、應用場景、應用軟件、應用實踐涌現。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體制政策室主任吳亞平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以5G基站為代表的新基建連接消費和投資,甚至能夠創造新興消費,在當前部分消費仍受疫情制約情況下,新基建的乘數效應相對較大,因此適度超前推進新基建具有較好的經濟帶動效應。
肖亞慶表示,在發展5G的同時,還在考慮6G的演進方向、演進技術路線,正在為下一代通信技術的發展做提前部署。
賽迪智庫此前發布的《6G全球進展與發展展望白皮書》分析,現階段正處于5G商用推進與6G研究布局的疊加期,針對當前5G在信息交互和某些垂直行業應用能力的不足,6G將具有更加泛在的連接、更大的傳輸帶寬、更低的端到端時延、更高的可靠性和確定性以及更智能化的網絡特性。6G一般預期將在2030年左右開始商用,未來3-5年將是6G研發的關鍵窗口期。
(作者:繳翼飛 編輯:包芳鳴)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