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評論丨財政和貨幣共同發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2022-03-14 08:11:57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2022年3月11日,中國央行公布2022年2月金融數據。總體上社融總量有所減弱,全社會存款有所增加表明寬信用處于第一階段,即央行對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對非金融企業和居民的社融增加才是寬信用的實質落地。近期DR007上升到2.3%左右,加大了市場對貨幣政策寬松的預期。預計下半年寬信用將加速落地見效。

2月社融同比和環比少增主因上月高基數,2月社融與2019年和2020年同期相比仍然多增。2022年2月社融1.19萬億元,同比少增5315億元,與2020年2月相比多增3163億元。社融規模同比、環比均大幅少增,主因是上月高基數。但2月社融與2019年和2020年同期相比仍然多增。2022年2月對實體經濟新增人民幣貸款9084億元,同比少增4329億元,與2020年2月相比多增1882億元。整體上2月社融和信貸數據總量同比和環比均有下降,但與疫情之前相比小幅上升。

就期限結構來看,2022年2月新增中長期人民幣貸款4593億元,同比和環比分別少增1.05萬億元和2.38萬億元,較2021年2月少增765億元,顯示2月實體經濟中長期貸款較弱。2月非金融企業和居民中長期貸款分別為5052億元和-459億元,同比和環比均大幅下降,尤其是居民中長期貸款轉為負數,表明地產需求較弱。此外,2022年2月非金融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和環比分別少增5948億元和1.59萬億元,比2020年2月多增895億元。占比來看,2022年2月中長期貸款占比43.7%,是近一年以來的最低值。其中家庭中長期貸款2022年2月占比-4.4%,非金融企業中長期貸款占比48.1%,居民中長期貸款大幅下降顯示房地產需求仍然不穩定。當然這還與上月高基數有關。此外,2月適逢春節,工作日較1月減少,生產停工及年后復產緩慢也導致中長期貸款需求減少。

非金融企業和財政存款有所增加,表明目前的“寬信用”還處于第一階段。居民存款大幅減少,加上居民中長期貸款也大幅減少,這或與居民資金進入投資或理財有關。2022年2月底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38.61萬億元,較2020年2月多增41.77萬億元;同比和環比分別多增21.31萬億元和2.54萬億元,表明居民和企業預防性儲蓄動機增加。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表明投資意愿不足。2022年2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存款297億美元,較2020年2月增加250億美元,環比多增15億美元,表明金融機構和居民外幣存款仍然呈上升趨勢。疫情以來出境消費和外幣投資等使用外匯的機會減少,此外盡管美元升值,但人民幣升值幅度更大,居民換匯意愿不足,外匯儲蓄被動增加。此外,2022年以來我國進出口貨物貿易繼續處于順差局面,進出口企業外匯收入大幅增加,導致非金融企業外匯存款增加。

社融下滑主因是人民幣貸款和銀行承兌匯票大幅下降所致。2022年2月新增委托貸款、新增信托貸款和新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共-5053億元,同比少增4656億元,環比少增9532億元,表外規模大幅下降或與需求不足有關。2022年2月新增委托貸款、新增信托貸款和新增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分別為-74億元、-751億元、-4220億元,表外業務中承兌匯票下降拖累最大。

2022年2月政府債券融資新增2722億元,同比多增1705億元,環比少增3304億元,這與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在2021年末提前下撥有關。2022年2月企業債券融資3377億元,同比和環比分別變動2021億元和-854億元,較2020年2月少增517億元。企業債券融資同比增加,主要原因或在于發行成本下降即市場利率下降:2022年2月7天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和7天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2.22%和2.15%,較2021年2月分別下行21.22BP和17.85BP。2022年2月份非金融企業股權融資585億元,同比和環比分別少增108億元和854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加136億元。2022年2月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共6684億元,同比多增3618億元,環比少增6580億元,直接融資環比少增主因是節假日所致。

2022年中國要實現5.5%左右的增長,必須有相應的宏觀政策支撐。2022年中央財政預算赤字率目標設定為2.8%,較去年下調0.4個百分點,但2022年財政支持的力度并未減少。2022年財政預算內支出增速8.4%,新增財政支出規模擴大2萬億左右。2022年1月超預期的信貸數據,寬貨幣和寬信用齊下。財政和貨幣共同作用穩定宏觀經濟大盤。預計下半年寬信用將加速落地見效,下半年我國經濟恢復程度好于上半年。

(作者:吳金鐸 編輯:陸躍玲)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