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沒降息,3月“麻辣粉”量增價穩,釋放什么信號?
2022-03-15 17:33:13   來源:新京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維妙)上周五疲弱的2月金融數據出爐后,降準降息預期升溫。不過“靴子”沒落地,3月15日央行開展1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業內也稱“麻辣粉”)操作2000億元,比到期量多1000億元,操作利率2.85%;同日央行進行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1%,兩個工具的利率均與此前持平。

MLF和逆回購這兩個貨幣政策工具的利率,是近年降息與否的風向標,今年1月MLF曾調降10個基點。上周五2月金融數據出爐,居民和企業融資需求整體偏弱,“房貸”(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量甚至首次出現負數。業內機構認為,2月金融數據是階段性偏弱,無須過度悲觀,穩增長的效果會逐步顯現。部分受訪分析師預計,央行將會動用降準降息工具來穩增長。

不過3月MLF和逆回購利率都按兵不動,光大銀行(601818)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此分析稱,央行并未對2月金融數據進行立刻反應,主要是將1、2月金融數據合并看,整體金融環境并未出現緊縮情況,社融、M2同比與GDP同比增速基本匹配;貨幣政策繼續保持定力,政策調整有待進一步數據指引。他預計,將于本月20日報價的LPR利率保持穩定概率大。

對于3月MLF增量續作,周茂華表示,反映央行適度增加長期資金供給,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小微、三農、綠色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和重點新興領域支持力度。同時,近期全球金融環境略有緊縮,央行適度增加長期限流動性,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

降息會在之后到來嗎?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二季度MLF利率再度下調10個基點的可能性正在增加。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當前消費偏弱、地產遇冷局面仍在持續,這意味著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尚未根本緩解。二是近期國內疫情又有抬頭,多地強化防控,有可能在短期內對經濟運行形成擾動。以上兩點需要貨幣政策及時發力對沖,確保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的目標順利實現。

周茂華也認為,預計降準、降息等工具仍在工具箱。他還提到,能源與原材料價格進一步走高,以及地緣沖突升級等影響,國內貨幣政策有必要進行靈活對沖。

也有機構表示,貨幣政策不會加碼寬松。一位券商首席固收分析師對貝殼財經記者稱,現在海外進入加息周期,疊加國際地緣局勢,原油價格上漲,國外通脹率高企,近日國內期貨價格也出現上漲,在這一背景下,降準降息的概率降低。她同時稱,比起“寬貨幣(指資金從央行流入金融系統)”,更重要的是“寬信用(讓資金從金融機構流入實體經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維妙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王心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