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今年GDP增速5.5%如何實現?專家支招:財政發力和科技創新或可成為有效抓手
2022-03-19 12:11:16   來源:財聯社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訊,今年“兩會”將GDP增速目標確定在5.5%左右。近日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表示,國內經濟面臨的三重壓力仍是今年GDP實現5.5%增速目標的約束,投資和出口都面臨著減速的風險,國內消費復蘇的持續性也有待觀察,但財政發力和科技創新可能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抓手。

財政已經發力,后續或將繼續加碼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財經智庫》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發布會上表示,要想使得經濟實現5.5%的增長,只能由政府增長支出,只能由政府增加負債,多發債券。財政政策應當到前臺,貨幣政策是一個創造環境提供支持的功能。

近日財政部公布的1-2月財政收支情況顯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62萬億,同比增長10.5%;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82萬億,同比增長7%。從數據觀察,前兩月一般財政支出節奏明顯加快,主要是基建類和民生類。1-2月,一般財政支出3.82萬億,同比增長7%、較上月抬升6.7個百分點,為去年3月以來最高增速。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指出,2022年GDP增速目標定得相對偏高,需要宏觀政策形成合力,財政政策在其間發揮著支柱性作用,三重壓力的約束仍在,無論是托底經濟,還是保市場主體和穩就業,積極財政政策都有盡快加碼的必要性。

鐘正生同時稱,使用財政支出乘數和稅收乘數估算,2022年財政支出增加2.08萬億、新增減稅1萬億,將貢獻約1.5萬億的GDP,拉動2022年我國GDP增長1.3個百分點。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也指出,今年財政政策的刺激性非常強,通過央行和金融類國企的利潤上繳,增加了財政收入,因此今年財政發力的力度,可能比預想的要多。

科技創新將形成未來增長的新動力

除了財政政策發力以外,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也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我國經濟實際上進入到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轉折點。凡是在國內經濟減速的時期,都是經濟發生階段性結構調整的時期。

張燕生同時指出,從2016年到2021年,我國連續六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的增長率都是10%以上,未來五年能夠持續在7%以上,意味著我國經濟的科技創新將形成未來增長的新動力(310328)。

“2022全球經濟信心指數”問卷調查顯示,生物制品和醫藥、信息技術和新能源汽車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帶動全球經濟增長、最有發展潛力的新動能。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