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東將建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 首批建設3個聯動產業
日前,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將醫養健康、國際貿易、海洋經濟作為首批聯動產業,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等國家級和省級功能區中選擇具備條件的區域開展聯動創新合作試點。
《方案》提出,在實施過程中山東省將加強制度聯動、政策互惠和平臺共享。將根據產業聯動需要,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創新成果;還將根據聯動創新區產業發展需要,將部分省級行政權力下放至具備承接能力和實施條件的聯動創新區所在市,以推動聯動創新區與自貿試驗區同步發展。
提示:推動山東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對進一步放大制度創新溢出效應,推動形成市場相通、規則相聯、產業相融、創新相促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發揮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和對外開放優勢,疊加聯動創新區產業、政策和空間優勢,將整體提升山東省綜合競爭力和對外開放影響力。
2.前2個月山東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5.6%
3月17日,記者從山東省商務廳獲悉,今年前2個月,山東省實際使用外資32.9億美元,同比增長45.6%,較2020年同期增長101.5%,兩年平均增長41.9%,實現“開門穩”。
從各行業看,前兩個月山東省制造業吸收外資表現搶眼,實際使用外資12億美元,同比增長127.9%,占全省比重達到36.5%。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751%和638%。此外,從外資來源地看,各主要外資來源地對山東省投資均實現較快增長。其中,來自香港地區、日本、新加坡、韓國、德國、美國的實際投資分別增長29.5%、429.4%、20.5%、70.3%、853.7%和161.5%。
3.山東地方糧食儲備庫存總量全國第二
3月15日,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山東地方糧食儲備庫存總量位居全國第二位,保障全省糧食供應和調控糧食市場穩定的物質基礎十分扎實,形成了省、市、縣三級互為補充的地方糧食儲備體系,庫存數量處于歷史高位。
2021年,山東全省累計從生產者購進糧食834億斤。全省完好倉容達到838億斤,倉儲設施條件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地方成品糧油儲備全省統算可供應城區人口26天以上。全省地方儲備糧超額完成國家下達規模任務,各類糧食庫存統算可滿足全省城鄉居民一年以上的口糧消費,有力保障糧食供給需求。今年,計劃全年從生產者購進糧食760億斤以上。
提示:山東省糧食產業工業總產值在連續多年穩居全國首位,糧食加工能力強勁,糧食深加工能力、飼料年生產能力、年處理小麥能力、食用油年加工能力等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4.山東探索建設“碳庫” 助推制造大省碳排放“雙控”
2022年3月17日下午,濟南市產品質量檢驗院、山東省建材工業協會、山東省碳產經濟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建設處于國內前沿的“碳庫”項目。
所謂“碳庫”,其實是一個“碳檢測-碳排放核算-碳數據管理-碳排放信息披露”的一體化服務平臺(俗稱“碳庫”)。按照規劃,建設“碳庫”第一期項目的數據集有8大類、22子類數據,通過服務器端與用戶端結合構建實時數據庫,確定單元過程數據、物質流數據、數據定額轉化等基本數據類型,建立不可篡改的3類數據類型的關聯關系,完整記錄原始數據、算法、依據標準、參考文獻等。這樣一來,“碳庫”不僅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而且實現了碳排放數據隨時可追溯、可重現。
提示:“碳庫”的建設將提升山東優勢工業品在國內外市場的低碳競爭力,助推山東這個工業大省的碳排放“雙控”工作。
5.濟南起步區20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約455億元
3月15日上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2022年春季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舉行。此次集中開工2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455億元,年度投資約155億元,既有產業開發、生態保護項目,也有城市建設、民生保障項目,都是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的引領性項目,必將對加快起步區建設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強調,要以項目建設引領動能轉換,積極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項目,加快構建“3+1”現代產業體系,把起步區打造成為集中展示動能轉換成效的重要窗口。要以項目建設引領開放合作,持續加大“雙招雙引”力度,把起步區打造成為黃河流域對外開放新高地。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