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這屆年輕人為啥愛熬夜?聽聽專家怎么說
2022-03-21 16:19:08   來源:新華社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新華社重慶3月21日電 與加班、失眠等被迫熬夜不同,一些年輕人明明可以早入睡,卻選擇主動熬夜,刷微博、看抖音,直到凌晨……

今年即將研究生畢業的雨欣,白天忙于找工作和其他事情,晚上通常會看短視頻和小說到凌晨一點。“我白天沒怎么玩手機,晚上就想補償回來。”她說。

小雷和小潔是一對“熬夜情侶”,兩人經常“組隊熬夜”到凌晨兩點以后,打游戲、逛淘寶、刷知乎……除了睡覺什么事情都想干。小潔對記者說:“白天時間很短,晚上更容易讓人有放松的感覺。而且兩個人一起熬夜會睡得更晚,因為想跟喜歡的人在一起多待一會兒。”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等機構共同發布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顯示,過去10年國人的入睡時間晚了兩個多小時,看手機或上網導致睡眠拖延是影響睡眠時長的主要因素之一。新手媽媽、學生、職場人士的睡眠問題尤為突出。

用最貴的護膚品,吃最好的保健品,熬最深的夜,是當今不少年輕人生活的寫照。熬夜后第二天迎來的持續疲憊困倦和黑眼圈、長期熬夜催生的致命風險……明知熬夜的危害,年輕人們為什么還要主動熬夜呢?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雷旭教授介紹,睡覺意味著今天的結束,是今天和明天的分割線。只要還沒有睡覺,人們在心理上就會覺得第二天還沒有到來,主動熬夜就是人在潛意識中希望第二天不要這么快到來。

主動熬夜也是年輕人對白天活動受控制的一種報復,白天工作的壓力越大,晚上“報復性熬夜”的概率也越大。“熬夜提供了突破規則限制的自由感,一些年輕人寧愿選擇犧牲健康為代價來對抗白天的壓力。”雷旭說。

向睡眠借時間的主動熬夜,看似彌補了白天的空虛,實則百害而無一益。在生理上,熬夜不僅會帶來免疫力的下降,同時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阿爾茲海默癥和死亡的風險。雨欣在長時間的主動熬夜后,產生了焦慮,擔心自己會猝死。小雷和小潔已經開始“惡性循環”,“每天凌晨兩三點我就已經挺困的了,但是我還是特別想熬夜,我一定要玩到五六點才睡。”小潔說,他們的入睡時間越來越晚。

“心理學上,熬夜后人的日間功能會下降,會產生困擾感,也無法集中注意力,罹患焦慮抑郁的概率也會增加。”雷旭介紹。

年輕人如何從心理學角度避免主動熬夜?雷旭建議,首先進行自我覺察,認識誘發主動熬夜的潛在的心理動機;第二,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睡前2-3小時停止進食、上床盡量不要接觸電子產品、學會培養睡前儀式感等;第三,有時遇到入睡困難,嘗試采用“478呼吸法”、轉移注意力等方式進行睡眠誘導,如果長期有睡眠困擾,可以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

(記者楊仕彥、谷訓、周文沖)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