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韓忠楠
近期,氫能產業再收“政策紅包”,《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的發布成功“引燃”資本市場,氫能源概念股走勢活躍。
多家券商發布研報表示,《規劃》不僅是氫能產業提速發展的“催化劑”,還將加速推動傳統能源的轉型,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比例。
近年來,中央及地方政府出臺的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并不少,但政策引發的關注度和熱度持續周期卻是有限的。不少車企對于氫能產業的投入,也多是隨著政策的變化而進行彈性調節。究其原因,要么是受上游制氫、運氫、儲氫成本過高之困,要么是憂慮下游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有的車企甚至會擔心政策反復“打擺子”,習慣了依靠著政策的節奏“亦步亦趨”。
此次《規劃》的出臺,則給整個氫能產業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首先,從《規劃》的周期來看,這是一份面向2035年的頂層規劃,覆蓋周期長達15年。且從2025年開始,每5年都有清晰的目標任務,分階段有序實施。
事實上,對于穩步推進行業發展,國家已通過對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進行了實踐,即以應用示范先行,再根據情況進行規模推廣。可以預見的是,通過示范模式實現氫能的應用,不僅適用于交通行業,未來還可能會輻射至儲能、發電、工業等領域。
其次,從《規劃》覆蓋的范圍來看,聚焦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包括氫能制、儲、輸、加、用等,涵蓋了核心技術突破、基礎設施建設、安全風險防控、人才隊伍擴充等各個層面,從政策制度到產業標準一應俱全。
如此全面、豐富的《規劃》,既為氫能產業的發展統一了路徑、指明了方向,也為當前產業面臨的諸多現實困境掃清了障礙。
最后,從戰略定位的角度來看,《規劃》明確了氫能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確立了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更把氫能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堅定了相關產業聚焦氫能、發展氫能的決心。
這次派發的“政策紅包”,雖不涉及補貼及獎勵,卻讓氫能產業實實在在地吃下了“定心丸”,按照《規劃》指明的路徑和方向,氫能產業可以走得更穩健、更輕松。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