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開展大規模核酸篩查,各區市民積極配合,但在等待檢測的隊伍中,“吸游煙”現象并不乏見。
3月25日,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特別提醒市民:除了保持“一米線”外,時刻戴好口罩、克制“吞云吐霧”的沖動,亦非常關鍵。
當下,“吸游煙”究竟有什么危害?
首先,“游煙”也生產“二手煙”。“游煙”指吸煙者在室外持續定向地邊走邊抽,釋出煙霧在進入周圍空氣后形成“二手煙”。核酸隊列中若有人吸煙,則使周圍人被迫時刻暴露在“二手煙”環境下,健康受損。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全球有800多萬人死于煙草導致的疾病,其中約有120萬人是接觸二手煙的非吸煙者。
其次,“吸游煙”增加病毒傳播風險,危及自身與他者。
一方面,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新冠肺炎主要的傳播途徑,吸煙(包括電子煙)時,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呼出的煙霧可能攜帶含有病毒的飛沫,無形中感染他人。
另一方面,為吸煙而摘下口罩,是將自己置于被感染的危險中。而吸煙常要把手指靠近臉部,若手指已被病毒感染,狡猾的病毒便可能從手指傳播至吸煙者的口鼻。此外,患有因吸煙導致的呼吸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在感染新冠后,更容易發展為重癥,甚至死亡。
其三,檢測半小時前吸煙,結果可能失實。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影響口腔或鼻腔環境,損害表皮細胞的活動。而吸煙時反復吞吐的動作也可能造成病毒載量的大幅減少。若吸煙者咽喉處的分泌物增多,咳嗽或吐痰的行為也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甚至出現假陰性!
因此,市民在進行核酸檢測時應謹記三“不”:
(1)不打“游擊”。等待核酸檢測時,保持“一米線”距離,并克制吸煙沖動,是重視個人健康、維護社會公德的重要表現。
(2)不離口罩。按要求時刻規范佩戴口罩,仍是防控奧密克戎傳播的重要手段。不心存僥幸,不罔顧他人,方能早早驅散疫云。
(3)不隨意對待核酸檢測。大規模核酸篩查要求的是檢測結果及時有效,市民以各種方式來保證檢測的準確性,將極大程度地避免公共醫務資源的浪費,促進相關措施的即時采取。
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制圖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