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路上,好閨蜜牽線搭橋一條龍貼心服務,以為得遇貴人,孰料遭遇的卻是一人分飾多角的“殺熟”騙局。
近日,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人民檢察院起訴的一起涉藝考詐騙案,法院二審維持原判,被告人姜某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
2018年3月,嘉興的小單想要參加藝考,想起閨蜜小姜說過,認識中央戲劇學院的一名學生“董某欣”,對方辦了藝考培訓班,小姜是嘉興地區總代理,于是聯系了小姜。
小姜讓小單先后加了“董某欣”和北京電影學院“徐某謙”的微信。在“董某欣”和小姜的要求及暗示下,小單從“徐某謙”處購買了服裝、護膚品、保健品等所謂的“培訓用物品”,花費不菲。隨后,小姜又支招讓小單從表演改學攝影,在小姜和“董某欣”“徐某謙”等人慫恿下,小單花大價錢購買了攝影器材等裝備,并交了10萬元學費。
接下來,小姜和“董某欣”“徐某謙”等人對小單的要求越發離譜。除了購買各種“藝考資料”外,小姜等人“鼓勵”小單去采風——旅游、看演唱會、參加電影節等等。美其名曰:“面試時可以說自己的經歷,對藝考有幫助”。
杭州、上海、江蘇、西藏……小單的每一次旅行,小姜都陪伴左右;演唱會、電影節……小單參加的每一場活動,小姜都如影隨形。就這樣,小單前后又花了幾十萬元。
小姜還讓小單做微商,賣某款護膚品,聲稱這也是培訓的一部分,賣掉60萬元的貨就給發結業證。就這樣,小單成了小姜的下級代理,花了60萬元進貨。培訓過程中,小姜等人還給小單布置了大量根本無法完成的“作業”,并以完不成作業為由,對小單進行“罰款”。
種種無法理解的操作,終于讓小單和家里起了懷疑?!拔矣X得根本就沒有什么培訓班,我從來沒去過北京,也沒參加過任何考試,她所說的那兩個人我根本就沒有見過,連聲音也沒有聽過,我覺得就是在騙我錢。”小單和媽媽感覺上了小姜的當,幾經追討,要求小姜退還了微商進貨的60萬元,并報案。
扣除討回的60萬元,前前后后,小單仍被騙了100萬余元。
到案后,小姜一開始承認,“董某欣”“徐某謙”等人是自己假冒的,可后來又全盤否認,拒不承認自己詐騙。小姜辯解,小單知道自己假冒的情況,是故意和自己一起騙家里要錢花。小姜還辯稱,采風等同行花費,都是兩人各自出錢,自己在這方面沒騙小單的錢。
事實真相到底如何?
勘驗證據顯示,在微信、QQ等社交軟件上與小單接觸的“董某欣”“徐某謙”等角色的賬號,注冊人都是小姜,這些賬號頻繁在小姜的手機上登錄,微信聊天記錄、QQ聊天記錄、短信聊天記錄多達250萬余條。
承辦檢察官錢曉磊逐條翻閱,梳理出1000多條關鍵信息,撥開了層層迷霧。
聊天記錄顯示,雙方翻臉后,小單及家人提出退還60萬元貨款等要求,小姜此時仍在使用其本人和“董某欣”“徐某謙”3個不同身份,與小單及其媽媽周旋。如果小單明知小姜扮演多個角色,兩人串通騙小單家里的錢,那么在雙方鬧翻的情況下,小姜理應和盤托出,無需再繼續分飾多角替小單背鍋。由此可見,小單對于“董某欣”等賬號是小姜的小號一無所知,是被蒙蔽的。
南湖區人民檢察院指控,小姜騙取被害人小單100萬余元,騙取被害人徐某12萬元,應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后法院以詐騙罪一審判處小姜有期徒刑十一年,并處罰金十萬元。小姜不服,提起上訴。經二審審理,法院對小姜詐騙罪一案作出終審判決,維持原判。
錢曉磊分析,被告人之所以得逞,主要是利用熟人信任的心理和受害人希望通過藝考的心態,營造一種要“疏通關系”的氛圍,給受害人以心理壓力和暗示,借機行騙。
檢察官提醒,參加藝考培訓,一方面,要注意核實培訓班的注冊信息、辦學信息以及教師的身份信息、資質等情況,避免遭遇“草臺班子”或“野雞培訓班”。此外,教育部嚴禁開展特殊類型招生的高校、內設學院(系、部)及教職工組織或參與考前培訓、應試培訓,一些打著“名?!薄懊麕煛被献拥呐嘤柊嘁矐撟⒁庹鐒e。另一方面,對與本專業無關的各類活動,以及“包過”等承諾,打點關系等要求,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造成財產損失。在培訓過程中,對有違常理的、不正常的情況,尤其要注意保留、固定相關證據,及時報案,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
記者 王春 通訊員 楊曉偉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