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資料圖)
12月20日,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最新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為3.65%,5年期以上LPR為4.3%,與上月保持一致。自8月非對稱調降后,LPR已連續4個月維持不變。
由于12月15日公布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不變,本輪LPR報價基礎未發生變化,因此本次LPR報價維持不變符合市場普遍預期。在多位專家看來,除了MLF利率不變外,制約年末LPR報價下調的因素還在于當前商業銀行資產端壓力較大。
今年以來,銀行資產端收益率不斷下行。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三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94%,同比大幅收窄13個基點。盡管人民銀行在12月5日實施年內第二次降準,但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認為,降準降低金融機構每年約56億元的資金成本對當前商業銀行是杯水車薪。
多位專家指出,在政策利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由于近期銀行邊際資金成本的較快上升,而商業銀行負債端成本一直未能得到改善,從而限制了LPR的調降空間。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11月以來債市出現大幅調整,理財產品大量破凈,理財贖回潮壓力下資金加速向存款回流。當前,1年期同業存單利率已快速上行至2.72%,基本接近MLF政策利率水平。銀行邊際資金成本上升較快,使得負債端成本改善的空間消失。
此外,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隨著近期金融支持地產“16條”出臺,穩樓市政策力度持續加碼,目前可以耐心觀察前期政策落地效果。
雖然LPR連續“按兵不動”,但展望2023年初,多位專家認為LPR有調降可能。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當前居民房貸利率相對偏高,具備一定下調空間。近期存款利率較大幅度下調,以及引導房地產市場盡快實現軟著陸的政策取向,都增加了后續5年期以上LPR調降的動力。龐溟還指出,降息可以有效幫助商業銀行降低利息收入下降帶來的資產端的壓力。
溫彬同樣表示,考慮到明年初銀行面臨“開門紅”任務,在信貸亟待發力的情況下,LPR調降可有效帶動實體融資成本下降,推動信貸擴張。同時,金融支持地產“16條”措施出臺后,按揭貸款等仍在低位徘徊,也需要信貸政策進一步配合,推動地產銷售和投資回升。因此,明年一季度LPR調降或存在可能,且以能夠更好支持實體的5年期以上LPR調降最為必要。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