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所以在各大榜單名列前茅,也是因為近年來,其在科技創新事業上持續投入海量資源,以科技創新帶動這座城市的發展。
(資料圖)
近日,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聯合自然集團發布了“2022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從科學中心、創新高地和創新生態三個維度對全球100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城市(都市圈)進行評估。近三年,北京的排名一直穩步提升,今年位列全球第三名,僅次于舊金山-圣何塞和紐約。
在前十名中有三座中國城市(都市圈)入圍,包括北京、粵港澳大灣區、上海。中國共有19個城市(都市圈)躋身全球科技創新城市(300778)行列,接近于全球百強的五分之一。
不久前,《自然》發布“2022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根據全球主要城市和都市圈的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期刊發表的論文份額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北京位列世界第一,上海則排名第三位。全球20強有8座中國城市,18座城市躋身全球50強。
此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對全球132個經濟體的創新生態系統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排名。其中,中國排名第11位,較去年上升1位,連續10年穩步提升,位居36個中高收入經濟體之首,在亞洲和大洋洲的17個經濟體中排名第三位。
過去三年,全球科技創新活動受疫情沖擊影響明顯,很多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不得不取消、推遲或改為線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技創新進程。但是,上述一系列評估和排名表明,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逆勢上揚,不斷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得益于高效的疫情防控政策,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高,并沒有因為疫情而下滑。特別是以北京為代表的城市大力發展科技創新事業,并引領中國城市實現科技合作和集群式發展,帶動越來越多的城市科技創新能力提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一萬億元增加到二萬八千億元,居世界第二位,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可以看到,我國科技創新不斷發展,不僅表現在科技投入和科技產出的雙增長,而且反映在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明顯增強。
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賦予北京的城市戰略定位之一,北京之所以在各大榜單名列前茅,也是因為近年來,其在科技創新事業上持續投入海量資源,以科技創新帶動這座城市的發展。
過去五年,在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建設方面,北京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個國家實驗室順利組建運行,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見雛形,產生一批世界級引領性原創成果,“三城一區”發展活力持續增強,中關村(000931)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總收入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應當說,這些都是北京能夠引領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
放眼全球,科技創新越來越快地從“象牙塔”走向市場和社會,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尤其是在若干“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我國需持續加強科技布局和統籌規劃,同時大力依靠大城市集群的科技創新能力,實現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立足于當前的良好發展態勢,于北京而言,在發揮人才優勢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補齊短板,全方位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比如,在創新生態,特別是公共服務和創新文化(300336)方面,需看到進步空間,繼續完善科技創新的配套公共服務,并持續營造健康開放的創新文化。再如,北京在鞏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城市地位的同時,還需持續增強其對周邊地區和其他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更加強有力和充滿韌性的全國科技創新網絡。如此,方能夯實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的地位,也才能為首都乃至中國的高質量發展賦予更大動能。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