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山西朔州后寨墓地東周時期墓葬發掘資料。
后寨墓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后寨村西的恢河西岸臺地上,東臨恢河,西靠管涔山,北距秦漢馬邑城址約9千米,南距陽方口約18千米,處于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交融的關鍵地帶。
△ M95墓室
(相關資料圖)
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朔州當地文物部門對該墓地進行了考古發掘,共發掘東周時期墓葬321座,但大部分墓葬未出土任何隨葬品,僅有68座墓葬的出土陶器可修復辨識。后寨墓地第1層為耕土層,第2層為晚期墊土層,墓葬大多在第2層下開口,距現地表30~80厘米,少數在第1層下開口,據現地表20~30厘米,墓葬內填土均為五花土,大部分內含小塊白色料姜石。出土陶器中以帶耳罐最具地方特征,此類器物以往報道較少,目前為止,主要集中發現于朔州平魯井坪南梁墓地和朔州后寨墓地兩處。
△ 陶鼎
后寨墓地這批東周時期墓葬出土器物形制較特殊,部分器物如帶耳罐此前在其他地區僅有零星出土,筒形壺更是從未在其他地區有過發現。但本地土著文化器物與中原器物多有共同出土的組合,因此,其年代可根據同出的中原器物進行判斷。
△ 陶帶耳罐
后寨墓地東周墓葬器物種類多樣,表示出十分復雜的人群特征,這與東周時期當地復雜的歷史進程有關,從后寨墓地出土器物看,至遲在戰國早期偏晚階段,朔州地區應該已經被并入趙國的勢力范圍,但本地人群并沒有很快就遭到驅逐,而是與趙人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區,甚至死后埋葬在同一墓地,且在墓地中也沒有明顯的區域劃分,將各組墓葬隔開。
△ 陶異形壺
后寨東周時期墓葬文化因素十分復雜,是研究趙國向北擴張過程及與晉北土著文化交融情況的重要材料,對研究東周時期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草原文明交融情況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總臺記者 宋振興)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