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駐高新區首席記者 劉曉平 蘇報通訊員 孫悅
手機輕點幾下,“一件事”順利辦結。
近日,家住蘇州高新區楓橋街道寒山社區佳林花苑東區的高先生通過“蘇服辦”App申請辦理新能源充電樁,不到5個工作日就完成了報裝申請、現場勘查、裝表接電、線上辦結。據悉,這是高新區首件辦結的“居民充電樁報裝一件事”。
(資料圖)
城市的便利度,潛藏在日常生產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當中。近年來,楓橋街道在提升城市便利度上下足功夫,楓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專科團隊、家醫團隊、居民家庭”的三級健康管理生態圈,讓居民在家門口實現就醫需求;新建、擴建的學校幼兒園,合力布局教育資源區域;轄區內不斷增加的口袋公園、優化的公交線路等,不僅讓企業居民切身感受到幸福感的提升,同時彰顯了城市的魅力所在。
“楓驛站”
企業辦事“很速度”
將政務服務窗口直接搬到企業門口,讓企業大小事“園區驛辦、園區易結”。日前,楓橋街道首個政務服務驛站“楓驛站”在蘇州國家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園揭牌。
一直以來,楓橋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以提升服務效能為宗旨,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集成“一件事”“一業一證”“準入即準營”等多項改革,試點將餐飲小店開辦經營中所涉及的營業執照和多張經營許可證辦理事項整合為“一件事”,打造民生小店“準入即準營”工作新模式,實現前臺一窗受理、后臺并聯審批、證照一次辦結,最大限度減少企業跑動次數,營造高效便捷、“快入準營”的市場環境。相比以前,材料提交減少了36.1%,審批時限壓縮了90%,實現了“一事跑多窗”到“一窗辦多事”的轉變。
在轄區企業覆蓋面廣、密集度高、針對性強的特色產業園打造政務服務“楓驛站”,首站設立在蘇州國家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園。建立園區服務管家、幫辦代辦專員、重點企業聯絡員三支服務隊伍,為園區200余戶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幫辦代辦、綠色審批“政務貼心三辦”,讓企業園區事“驛辦”易結,企業群眾滿意“上升”,助推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一刻鐘”
居民生活“很溫暖”
近日,“共創共享美好生活——馬浜社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共建簽約儀式”活動在馬浜花園市民廣場舉辦,轄區的月泊灣、藍天廣場、港龍城、馬浜商業街、馬浜幼兒園、楓橋中心小學等單位與馬浜社區正式結對共建,共同打造就醫、教育、文化、運動、購物、休閑、進餐等多種服務功能集聚的社區便民服務圈。
近年來,楓橋街道全力整合社區服務和商業資源,全面提升社區消費服務品質,圍繞公共服務、商業業態及智能平臺三大內容,不斷加速社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和應用。
位于白馬澗社區的馬澗商業廣場農貿市場,融入了“智慧農貿市集”和“鄰里中心”的全新理念空間,果蔬攤、鹵菜店、蛋糕店、雜貨店、裁縫店一應俱全;楓津社區緊貼居民需求,升級日間照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轄區老年人提供集長者照護、日間照料、溫馨午餐、健康衛生服務等功能的集聚型公共服務空間。
如今,隨著一個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相繼落地,居民群眾的生活圈子豐富了,生活便利度大大提升。
精神“加油站”
公寓文化“很時尚”
日前,蘇州市青年發展型城市青年運動健康主題空間(木橋公寓站)揭牌,蘇州市首個集宿區運動健康日在楓橋街道的木橋公寓“落地”。
根據計劃安排,每月單周的周四將成為木橋公寓運動健康日,晚上7點至8點,蘇州市市民健身中心運動健康部將為企業職工帶來無創健康篩查儀器以及健康指導、健康咨詢,將先進的體育科學儀器和專業的健康課程帶到公寓職工身邊。
據悉,木橋公寓是楓橋街道民發富民合作社建設運營的富民載體項目,有宿舍1400多間。在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時,楓橋街道以服務好、引領好、凝聚好入住員工為出發點,大力推進木橋公寓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建設,將理論宣講、技能培訓、法治教育、文化體育等送到公寓職工身邊,定期舉辦各類活動,豐富職工們的業余生活。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文明實踐活動360余場次,參與員工約31000余人次,舒適的居住環境、完善的配套設施、豐富的文娛活動,讓入住的員工“一站式”解決衣食住行娛。
如今,不斷提升便利度已成為楓橋的優勢,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楓橋創業、生活。“我們將在醫療、養老、教育、交通,以及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等方面繼續發力,更好滿足居民需求,提升城市便利程度,讓大家的體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不斷升級,”楓橋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