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陸飛龍
【人物名片】
邱蓉芬,太倉市沙溪鎮東市社區居民。10年來,她擔任由聽障人士組成的陽光樂園舞蹈隊的指導老師,主動學習手語增進交流,成為舞蹈隊員的貼心朋友,帶領團隊參加各類比賽和慰問演出130多場,曾獲蘇州市殘聯舞蹈比賽第一名、蘇州市優秀助殘志愿者等榮譽。
(資料圖)
從“一張白紙”開始,邱蓉芬和陽光樂園舞蹈隊隊員共同成長,將舞蹈之美帶入“無聲世界”,讓這群特殊的舞者有了踏進社會的勇氣和自信。
起舞:從陌生到默契
十年前,沙溪鎮計劃成立一支面向聽障人士的舞蹈隊。在確定指導老師的時候,邱蓉芬是大家一致推薦的人選。
邱蓉芬在退休前是一名多才多藝的幼兒園老師。愛好文體活動的她,退休之后依然在社區廣場上教廣場舞、木蘭拳,是居民們熟悉的熱心人。“和幼兒園小朋友一樣,這些隊員也像一張白紙。當了那么多年的老師,你肯定沒問題的。”在大家的鼓勵下,邱蓉芬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開始擔任新成立的陽光樂園舞蹈隊的指導老師。
邱蓉芬在為隊員們講解舞蹈動作。 受訪者供圖
毫無基礎的舞蹈隊隊員和不會手語的指導老師,開始了屬于她們的“共舞”。從簡單的廣場舞《親親茉莉花》開始教起,在最初的排練中,邱蓉芬只能通過眼神、比畫或者寫字來和隊員溝通。在教授踮腳、跳躍等舞蹈基本功的同時,邱蓉芬也認真地向隊員們學習手語基本動作,還主動參加手語輔導班,與大家增進交流。
舞蹈隊成立4個月之后,迎來了首次登臺表演。隊員在候場時,邱蓉芬的心跳得厲害。“要聽我的指揮,跟著我不許走開。”她用手語和隊員提出要求,就像在幼兒園帶一群小朋友那樣。登臺,起舞,整齊的隊列和舞姿贏得陣陣掌聲。表演結束之后,隊員們的家屬把邱蓉芬圍住了,家屬們拉著邱蓉芬的手熱情地道謝。“當時我有些不知所措,還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那份喜悅。”邱蓉芬說,殘障人士的生活狀態,普通人在生活中很難真正共情。通過一次次的摸索和磨合,她與隊員們越來越默契,對于她們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
綻放:無聲的美麗融入舞步
“教她們跳舞的時候,我有的時候要一腦四用——眼睛觀察有沒有偏臺,耳朵聽好音樂,手指揮節奏,腦子里還要想動作。”邱蓉芬探索出這套教學方式,花費了不少工夫。
無法通過音樂感知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手勢來傳遞節奏。練習中,邱蓉芬一只手數數、一只手做動作。“1234,5678,要提前一兩秒向他們發出指示。每一次舞蹈都是不一樣的,每一次碰到的困難也不一樣。”團隊掌握基本的舞蹈動作,往往要花費1個月的時間,將其中的節奏排練到位,更要付出超越常人數十倍的努力。
在做舞蹈老師的同時,邱蓉芬還在太倉市老年大學教滬劇,社區廣場上的廣場舞和木蘭拳教學也沒有放下。2018年,忙碌于教學工作的她突發腦梗,造成右手和右腳無力,所幸治療及時,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多耽誤一會兒,手腳就不能動了。”聽到醫生的話,邱蓉芬哭著說:“我還有課呢。”醫生說:“你命都不要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身體狀態穩定下來,邱蓉芬又開始忙活舞蹈團的事,“怎么都舍不得放下,我跟她們是分不開的。大家已經像是家人一樣。”
一次演出活動中,邱蓉芬故意讓報幕者不要透露團隊的情況,待演出結束后,隊員趙雅慧作為團隊代表,在臺上表達了這樣的心聲:“我們愛藝術,愛舞蹈。我們要把最美的舞姿展示給大家。聽不見幸福的節奏,說不出對生活的熱愛,我們將無聲的美麗帶給更多人,舞出人生的精彩。”
邱蓉芬在演出中為團隊領舞。
堅守:照亮精彩人生路
在練習跳舞之前,陽光樂園舞蹈隊的隊員們大多在鎮上的工廠上班,每天往返于工廠和家之間,過著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周圍發生什么新鮮事,她們很少有機會參與,除了與家人有一些簡單的交流外,和外面的世界幾乎是阻斷的。”第一次在舞蹈排練室,當看到她們清澈卻帶有一絲自卑的眼神時,邱蓉芬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把這支隊伍帶好。如今,團隊多次在蘇州、太倉的各類文藝演出中獲得優異成績,還經常走進社區、學校和敬老院等進行慰問演出。“每次演出結束以后,我都會蹺起兩個大拇指,給隊員們表揚。”一次次的演出中,隊員們雖然聽不到熱烈的掌聲,但她們能體會被認可的喜悅,對邱蓉芬的眼神里充滿著感激和依戀。
一年又一年,邱蓉芬熟悉了每個隊員的家庭情況,見證彼此的成長和生活的變化。10年過去了,舞蹈隊的人數從6人增加至9人。有的隊員,孩子考上了大學;有的隊員,從母親變成了外婆。鎮上的人在路上看到舞蹈隊的隊員,都會上前熱情地打招呼,“大家有了被社會接納的感覺。”舞蹈點亮了心中的那盞明燈,大家臉上洋溢著自信的微笑,有了融入社會的自信。
“她們的世界本是單調、灰暗的,而舞蹈就像一束光,照亮她們的人生,綻放出最美的光彩。”邱蓉芬說,雖然自己的精力不如以前,但還會繼續堅守這份“以愛傳音”的事業。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