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生活 >
【當前熱聞】白洋灣街道:推動為民辦事解憂常態化
2023-06-20 20:46:24   來源:蘇州日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蘇報記者 管有明 蘇報通訊員 邱凌杰

“沒想到我們踩出來的泥路真的成了便民小路。”近期,姑蘇區白洋灣街道和泰家園居民周建昌在“海棠民情站”召開的居民議事會上提出,和泰家園南區18幢前通往小公園的路太遠。有些居民為了“抄近路”,在草坪上踩出了一條泥路。和泰社區黨委商議后決定,由物業人員為小區內現有的“便民步道”都鋪上石板磚,改造成真正方便居民的“暖心步道”。

今年以來,白洋灣街道推進黨建服務陣地向“家門口”再延伸,打造居民身邊的“海棠民情站”提事議事微陣地,以居民群眾需求為導向,暢通訴求渠道、建立議事機制、融入特色服務,推動為民辦事解憂常態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多渠道廣覆蓋

民意收集更暢通

日前,富強社區“海棠民情站”內的“海棠心愿箱”收到一封居民的求助信:富強新苑二區東大門前的蘇城大道和富中街路段交叉口設有人行道。但由于人行橫道“等候區”的海桐樹過于茂密,給來往行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視覺盲區,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希望社區盡快解決。接到居民訴求后,富強社區黨委組織人員實地勘察,發現“等候區”兩邊10棵海桐樹的高度與蓬徑已達150至200厘米,確實對居民出行造成困擾。于是,該社區立即多方聯系并落實綠化移植。最終,在姑蘇區綠化管理站的配合下,遮擋視線的10棵海桐樹全部被移除并填充草坪,保障了居民群眾的出行安全。“太好了,過馬路再也不用探頭探腦了。”富強新苑小區居民錢新菊開心地說。

在黨建引領下,白洋灣街道各社區利用姑蘇驛站、樓道架空層、休閑廊亭等場地,結合“海棠微網格”劃分,因地制宜建設81個“海棠民情站”,同步設置“海棠心愿箱”等民情收集設施,24小時“不打烊”收集民意,并由“海棠先鋒”志愿者“每日開箱”收集民意統計歸類、分類處置。今年以來,該街道已通過“海棠民情站”收到社區治理、便民服務等各類意見建議121條。

建機制搭平臺

協商議事解民憂

“小區大門口花壇處的木質休閑座椅已出現老舊、破損等問題,有必要重新更換。”近日,金筑社區黨委針對“海棠先鋒”志愿者日常走訪時居民所反映的休閑座椅老化等問題,在“海棠民情站”圍繞休閑座椅增設的數量、點位、材質等開展協商議事會。會后,該社區黨委鏈接多方資源,在小區內的“金言議事廳”、中心廣場等地共增設了20條4米長的座椅,在小區大門口花壇處更換了總長約350米的座椅。新設置的休閑座椅均采用塑木材質,盡可能地延長座椅壽命,切實解決讓居民憂心的“關鍵小事”。

近期,白洋灣街道各社區設置每周固定議事日,由“海棠先鋒”志愿者輪流擔任“海棠民情站”站長,組織居民現場提事議事,讓遇事“現場提”、辦法“現場議”成為一種常態。同時,該街道還針對“海棠先鋒”志愿者走訪、“海棠心愿箱”收集到的居民訴求,共商好辦法,形成好方案。今年以來,街道轄區內已有效解決了添置休閑座椅、鋪設便民路、增設充電樁、增補小區車位、統一晾曬區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97件,有效引導更多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

領項目列清單

逐項督辦促落實

“感謝社區給我們提供了能夠發揮所長的志愿服務平臺。”寶鄰社區“海棠先鋒”志愿者朱雪英說。該社區積極創新服務形式,不斷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項目化,并通過開展志愿服務認領活動,形成社區共建共治強大合力。據悉,認領活動一經推出,就得到了“海棠先鋒”志愿者和居民志愿者等群體的積極響應,朱雪英便是其中一位。她定期在“海棠民情站”為轄區居民提供量血壓服務。

近期,白洋灣街道各社區不斷提高“海棠民情站”使用率和影響力,設置“海棠連心服務召集處”,并通過召集“能人”、發布服務、認領服務、完成簽到四步形成閉環管理機制。同時,該街道各社區還動員共建單位、社會組織的“能人”和黨群志愿者為居民提供學習、生活、健康、文化等各類契合需求的服務內容,并結合實際打造“一站一特色服務”活動300余次,不斷提升居民滿意度。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