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隨著軌交樂橋站5號口和6號口公共自行車新建站點昨天通過驗收并正式投入運營,姑蘇區軌交出入口公共自行車站點應建盡建工作基本完成。這也標志著古城慢行交通網初步建成,并與軌道交通實現無縫銜接。
蘇州已運營的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等軌道交通線網途經姑蘇區,共涉及軌交站點29個、出入口117個,原先已配套建設公共自行車站點53處,覆蓋率45.3%。為貫徹落實綠色交通戰略,并以軌交為核心構建多模式交通體系,引導市民出行由個體機動化向公共交通方式轉移,姑蘇區道路停車和地下管線管理站自今年3月起,組織公共自行車運營公司集中力量開展攻堅,充分加密公共自行車與軌交站點換乘銜接,在具備條件的軌交出入口100米內實現公共自行車服務點全覆蓋。
據了解,在公共自行車布點建設前,姑蘇區停車管線站就已組織人員對轄區軌道出入站口現有公共自行車站點的設置情況逐一摸排,并按照“公共自行車優先布設、共享單車有效補充”的原則,合理增設站點、點位或樁位數,形成“一站一位、一點一策”專項治理方案。除了原已配套建設的53處公共自行車站點,這次已建成48處軌交出入口公共自行車站點。經逐一現場調試、檢測驗收后,新建站點目前也已陸續開通運營、正式投用,實現慢行交通與公共交通的無縫銜接。此外,南門站、臨頓路站、石路站等5處出入口受軌交、市政施工等因素影響而暫緩建設。等相關工程完工后,姑蘇區停車管線站也將組織人員抓緊建設公共自行車服務點。
姑蘇區停車管線站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新郭站2處軌交出入口道板寬度較窄,不具備站點建設條件、無法建設的情況,已通過設置共享單車停放點位作為補充,聚力推動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等慢行交通設施協調發展,豐富居民出行選擇方式;針對平瀧路西站等2處出入口結合人行道的現狀條件,對站點布設進行局部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因火車站、察院場等7處軌交出入口在地下通道、步行街,故無需建設公共自行車站點。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