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城市 >
加強資源地質勘查 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第八屆全國資源地質大會在蘭州召開
2024-10-16 18:21:15   來源:中國經濟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10月11日—12日,第八屆全國資源地質大會在蘭州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地質礦產分會、中國地質調查局礦產資源綠色評價研究中心主辦,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承辦。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中國地質調查局資源評價部及甘肅自然資源廳的相關領導出席本次會議。

圖為會議現場

聚焦“加強資源地質勘查,保障國家資源安全”主題,出席本次會議的26位領導、專家、學者分別作了專題交流分享,大家圍繞地質找礦勘查的新理論、新技術、新經驗、新成果、新方向,以及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重要進展、礦業資本運營與實踐、地勘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

來自有關部委的專家指出,資源安全是國家發展的基礎,而在當前全球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保障國家能源和資源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顯得尤為緊迫。面對國內外資源供需格局的變化,有必要構建國有非油氣地勘隊伍的新體系,通過構建中央與地方協同、公益性與商業性相銜接的新機制,通過政策包括財稅支持,鼓勵企業積極投入找礦工作,通過推動綠色勘查,加強行業監管等,確保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保障礦產資源的高效勘查、開發、利用。

圖為會議現場

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成為礦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會議上,甘肅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尚曉龍介紹,近年來,甘肅省推動礦山由“工業化”向“生態化”轉變,礦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資源開發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相繼建成68座國家和省級綠色礦山。同時,甘肅省積極構建成礦與找礦研究、綜合利用研究、綠色發展研究三位一體的科技創新平臺,持續推動現代化技術和傳統勘查技術手段深度融合創新。青海有色地勘局的代表也分享了該局在綠色勘查方面的成功經驗。

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黨委書記、局長陳建國表示,近年來,該局依靠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相繼建立了“自然資源部黃河上游戰略性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和“自然資源部高寒干旱區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使該局在綠色勘查、實現找礦突破中嘗到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甜頭。

理論和技術創新也是本次會議熱議的話題。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肖克炎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將為未來找礦工作帶來新的契機。通過研發專門的人工智能找礦預測模型和新一代礦產勘查評價軟件平臺,能夠實現從傳統工具軟件到智能專家系統的轉變。這不僅提高了礦產勘查的效率,也極大地提升了找礦預測的精度。肖克炎認為,未來應著力開展戰略性關鍵礦產的大數據綜合信息預測評價,這將為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紫金地球物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會議上了展示了其自主研發的“震旦三維激電系統”的突出成果。

當前,礦業發展正在進入資本驅動與多方協同的新時代。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代表提出,通過借助資本市場的杠桿效應,地勘單位能夠在低成本的情況下實現高質量發展,從而推動礦業全產業鏈的綠色發展。同時,地勘單位應通過實施重組整合的方式,迅速擴大規模效應,特別是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業務重組,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推動上下游一體化運作。

甘肅有色金屬地勘局則介紹了“白銀找礦模式”中多方協同的作用。即通過科研先行、多方聯動、整裝勘查的合作機制,集中政府、企業、地勘單位的智慧與資金,為找礦突破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特別是在老礦山深邊部找礦方面,該模式為快速找礦提供了成功范例。

圖為考查現場

會后,與會代表與會人員還考察了白銀集團部分露天礦遺址、火焰山——折腰山銅礦新一輪找礦鉆探施工作業區和白銀火焰山國家礦山公園。(李建平諶艷珍)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