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滾動 >
知名心理學作家盧熠翎:人為何越長大,越難有好情緒?
2022-02-28 10:47:41   來源:壹點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小時候以為幸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長大后發現簡單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有研究顯示,兒童每天大約笑400 次 , 成年人每天大約只笑15 次。同時,我們也能夠發現,小孩子的情緒是很容易被觸動,被感染的,他們很輕易就會因為一件小小的事情而感到快樂無比。對孩子而言,只要能體會這個世界,他們就覺得好玩。

(知名心理學作家 盧熠翎)

為此,知名心理學作家盧熠翎表示,對孩子們而言,欲望比較少,期待比較少,壓力比較少,所以能更多地活在當下,因此更加能夠體會到快樂。 但是,當我們慢慢長大,你會發現,快樂變得越來越難了。

很多人通過看肥皂劇,聽音樂會,或者跑到很遠的地方長途旅行而達到“快樂”的感受,但是,你感受到的快樂可能還不如當年玩皮筋、玩泥巴的快樂強烈。 更麻煩的是,之前能夠讓你產生快樂的那些因素也已經慢慢地消退了;曾經讓你覺得滿意的房子,好像也沒有那么大了;曾經讓你覺得不錯的收入和職位,現在也有了更高的目標;甚至曾經你覺得有了他 / 她就會幸福快樂一輩子的想法,似乎和現實并沒有什么關聯…… 為什么好的情緒隨著一個人年齡的增加慢慢變少了呢?

(知名心理學作家 盧熠翎)

盧熠翎表示,因為情緒很有意思,產生好情緒需要滿足所有的條件,而壞情緒只需要觸發任何一個條件。 當你是孩子的時候,你關心的事情很少,你只關心什么東西好玩兒,什么東西好吃,有沒有吃飽。但是當你成年之后,你就開始關心你的事業、工作、房子、婚姻、孩子、健康,等等。 所以,雖然你身體健康,但是有可能婚姻不順心,情緒就不好。或者你的身體很好,婚姻也很好,但是孩子學不努力,你也會很焦慮。再或者你什么都好,可是事業遇到了天花板。 這些都會讓你產生負面情緒。更加令人苦惱的是,這個所謂的“好”,其實是個動態的標準。 有可能你覺得你一切都很好,自己很滿意,但是自從參加了一次同學會,或者看了同事、鄰居的生活以后,突然發現自己的生活真的是太不怎么樣了! 于是,快樂便開始消退了。 擁有好情緒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它是要滿足所有的條件才可以,但凡任意一個條件不滿足,抑或念頭跑到自己的人生短板上,抑郁、悲傷就會升起。 所以,壞情緒是那么容易激發。 在所有的這些條件里,無論你已擁有了多少,只要你發現哪里還不足夠,哪里還不如別人,哪里還缺乏,哪里還在受委屈,哪里還沒有得到別人認同,只要你把自己的意識聚焦到這些領域,壞情緒就會升起。 有很多人認為,當自己擁有足夠多的物質、地位、關 系,情緒就應該體會到長久穩定的愉悅了。

(知名心理學作家 盧熠翎)

但是,一個外在成功的人擁有的內在幸福度,不一定比一個普通人更多,甚至相反。 你擁有的越多,你可能失去的也越多,有的時候,情緒反而變得更差了。

所以如何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快樂?盧熠翎老師表示,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打破自己對于生活的態度和認知,多去改變自己的生活,從三點一線的枯燥且重復的日常中,找到生活的亮點,或者可以從三點一線,變成“三點+”的狀態,偶爾小小逃離生活圈,來一場短途旅行,為自己的人生增添不一樣的色彩。其次自己可以在突破生活圈的時候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感受外部帶給自己的滿足感和新鮮感,通過培養成興趣提升內在的滿足。可設置自我獎勵機制,犒勞自己,當完成某項工作,或者讓自己有壓力的事情時,可以適當地消費獎勵自己,轉化成向上的動力。

(知名心理學作家 盧熠翎)

最后,盧熠翎老師表示,最長效的方式就是斷舍離,先舍外,再斷內的方式,降低自己的物欲。可以控制住自己對于金錢等外在事物的欲望時,自己的內心也會發生相應的轉變,才能享有真正的快樂。希望大家在追求快樂的時候,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才能滿足自己真正的快樂。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