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滾動 >
香港教育建筑工作室、三尺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香港注冊建筑師蕭博思
2021-12-22 15:16:21   來源:財訊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匠心造廣廈,三尺競生輝

——訪香港教育建筑工作室、三尺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香港注冊建筑師蕭博思

蕭博思,教育建筑工作室執行長、創辦人,香港注冊建筑師,專注服務于中國教育建筑設計。2011年至今,蕭博思主持或參與的校園工程設計累計多達260項,其中不乏經典作品和獲獎作品。其中的教育扶貧項目覆蓋全國21個省份的200個國家貧困縣,為每年500,000名中國社會基層的學童創造了優質的教育環境。憑借豐富的設計經驗和獨樹一幟的設計理念,如今的蕭博思已成長為卓越的“青年建筑脊梁”,曾榮獲多項建筑設計獎項,并多次參與包括上海雙年展在內的國內外展覽,是中國建筑界承前啟后的中堅力量。

白眼觀教育,丹心報國家

如果不是當了建筑師,蕭博思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名導演,或者是時裝設計師:父親是室內設計師,典型的藝術家庭使得蕭博思既有先天的藝術基因,又有后天父親職業的影響,雙重作用下的他自小就熱愛藝術事業。長大后,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形態各異的建筑設計、各具特色的城市地標,以及電影中來自東方和西方的風,在每一個路口相遇后,碰撞出一幢幢極具內涵的建筑,都令蕭博思神思向往。在家人的支持下,他選擇建筑設計專業,苦讀七年直至碩士,為通向夢想城堡鋪就一條康莊大道。

作為一名建筑師,蕭博思最大的夢想就是將腦海中的“空中樓閣”落地。2011 年,當香港一個慈善基金會向他遞來橄欖枝時,蕭博思不假思索地答應了下來,邁出了跨向教育建筑的第一步。7 年時間里,蕭博思深入中國內地,走遍 200 余個貧困縣,參與到貧困縣校園建設設計工作中,基金會捐助希望小學 200 余所,蕭博思也在行萬里路中對中國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埋下了對教育建筑的熱愛與激情。

“我認為校園空間不同于其它空間,校園空間應該是能看到未來的?,F代中國教育發展很快,但在扶貧的過程中,很多學校校長卻依然只能看到眼前的東西,我覺得我應該幫助他們想到學校10年后、20 年后是什么樣子的。”蕭博思表示,“空間是一個人生活的場所,讓貧困縣的孩子享受到城市孩子一樣的環境,才能真正意義上落實‘教育改革’。我希望能把國家最好的、香港最好的教育空間理念落到貧困縣,讓學校的建筑 20 年甚至是 100 年都不落后,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冷靜而犀利地觀察中國教育現狀,只愿不負心底的赤子情懷,以鐵肩擔責,解家國煩憂。為更好地推動中國教育建筑發展,蕭博思完成香港基金會的扶貧項目后,成立了獨立工作室,主要從事創新教育空間推廣及校園建筑和設計。成立工作室,擔任設計顧問后,蕭博思越是能深深感受到幫客戶分析設計的責任。“作為一個專業顧問,要在客觀角度和客戶的主觀角度之間做一個平衡,既要客觀分析,又要在客戶的角度上創新得到一個平衡點,這是我擔任建筑顧問時遇到的最大挑戰。”蕭博思說。

湖南新田思源實驗學校                 武漢某民辦學校競賽方案

恩施州鄉村振興、文旅項目設計圖                   重慶啟誠巴蜀小學

正如黑格爾所言:“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我們不僅應選擇沿所愛之事行進,亦應為它付出十二分的力量。否則,只是紙上談兵,虛耗光陰。”先有興趣而后廣博,廣博而深邃,深邃而后學有所用。正如蕭博思熱愛建筑設計,心系貧困地區校園建設,即便面對困難,也要敢闖敢拼,用熱烈的靈魂溫暖貧瘠的土壤。

融陽春白雪,悟下里巴人

對蕭博思來說,真正參與到扶貧建設項目中,踏入希望小學的大門后,“建筑是凝固的藝術”這句話便不再是書本上流于表面的八個大字。正如蕭博思所講 , 一個建筑藝術的完成不僅僅是從圖紙到地面的落地,一棵樹的選擇,一塊磚的呈現,都是經過多次調和的平衡點。與其它建筑不同的是,在教育建筑項目中,蕭博思首要考慮的就是空間育人:“我們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過來也影響了我們。建筑對于教育,不單是一個遮蔽物,功能性場所,更多時候建筑本身可以成為教育的主體,是兒童的第三個老師,這是我對教育建筑的理解。”因此,只有圍繞使用者、圍繞周遭環境對建筑科技的影響,量體裁衣,針對不同需求進行建筑設計,才能真正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從而推動 中國創新教育的發展。

多年來,蕭博思已習慣于或奮筆疾書或掌燈凝思。紙面上隨意擺放著筆、尺,腦海中展現出一座座建筑的構想,辦公室永遠是這樣一幅場景。面對種種從未有過的挑戰,蕭博思腳踏實地,憑借傲人的天賦和鐵杵磨成針的毅力,吸納各家之長,凝聚萬千專注,澆灌缺一不可的自信,為該慈善項目設計出平臺式設計、游樂式設計、多元功能式設計、樞紐式設計和模組式設計等七代設計原型,并不斷更新迭代,讓空間的邏輯越來越豐富。蕭博思相信,空間可以改變人,可以觸發 體驗、引起對話,借此重新塑造學生和學校、學校和社區之間的關系。

云南楚雄思源實驗學校                        鄭州市創新實驗中學

與千篇一律的校園設計不同的是,蕭博思在進行設計時,更加注重青少年的“自我賦權”。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開展的同時,拒絕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培養孩子的個性,挖掘孩子的潛能成為了時代的主流,這正與蕭博思的想法不謀而合。“我設計的建筑有時受制于循序漸進的教育改革限制,不能一下子全盤顛覆,可能還是會有一條走廊,有很多房間。但剩下的空間,我們都會盡可能關注到孩子的自由度。將圖書館融合在學校的各個角落,將音樂教室開在路邊,這些看似‘陽春白雪’的設計,其實都是一種自我賦權,是對孩子個性的培養。”蕭博思表示。

拉薩堆龍德慶實驗小學建設工地

以設計規劃理念促進學校管理理念的更新迭代,以此推動貧困地區教育的發展,讓貧困地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國際優質的教育理念,是蕭博思的初心和使命。在他看似瘋狂的設計理念背后,是對當下中國教育改革模式的思考與探索,更是專屬于設計師的靈感與創意。

創新作棟梁,風度顯擔當

“學校服務的是小孩子,看到孩子們在我設計的地方嬉戲玩鬧、游樂玩耍,我感到非常開心。每當回訪學校的時候,我都會問孩子們‘你們覺得學校有什么好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看著他們眾說紛紜的樣子,我認為這就是點點滴滴的滿足感,也是令我在教育建筑設計行業深耕不輟的動力。”回憶起過往的經歷,蕭博思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輕松與愉悅。

在蕭博思眼中,建筑、靈感、藝術已經與工作、生活融為一體,建筑是凝固的藝術,生活中處處都有靈感的存在。盡管從校園功能、環境、材質等角度開展設計是老生常談,但真正做精做細,推敲深入,設計出符合中國教育發展趨勢,同時又令孩子感到滿足的校園卻并非易事。這不僅需要蕭博思對未來教育的發展有準確的判斷和把握,更需要洞察教育與孩子相輔相成發展的狀態。

“目前我國的教育事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國大城市的教育用地已呈現緊缺狀態,而且未來各個學齡人口呈現下降趨勢,教學走向小班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教育事業必然要從重數量向重質量方向發展。因此對于校園設計來說,其必須具備靈活的適應性能力,這不僅要體現在規劃空間的可持續發展上,也要體現在校園建筑的多功能可變性上,如此才能為我國未來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蕭博思表示。

于浙江蒼南教育論壇&半席·地平線作教育空間設計分享

除了時時關注未來教育的發展動向之外,設計作為一個日新月異的領域,不斷創新才是制勝法寶。世界在變,唯有緊跟時代步伐,將凝練著時間記憶的建筑模型代代更新,將沉淀著智慧結晶的設計方案不斷修改、打破、涅槃,不沉迷于過去的、老舊的經驗,再將老師、孩子的需求與空間體系結合,融會貫通成一個嶄新的設計方案,這便是能夠給蕭博思帶來驚喜的創新之道。

教育無小事,一點一滴,一磚一瓦都凝聚著蕭博思的設計結晶,同時鍛煉著他的應變能力。“設計,顧名思義,就是設一個計來解決問題?,F在很多設計師喜歡把國外的材料、方式照搬到中國的建筑里面。但落成后就會發現這樣的建筑維護難度非常大,根本不適用于中國校園。”蕭博思說。為此,每當設計一所學校時,蕭博思及其團隊都會率先了解當地的工業水平、對建筑的保養能力和運營模式,再做出不一樣的選擇與設計。

蕭博思工作室繼續深耕創新教育空間設計的同時,將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號召,深入貧困地區,發展鄉村旅游業,設計與當地風土人情相結合并推動農村現代化的文旅項目,以通過旅游的方式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助力鄉村脫貧振興。此外,蕭博思還放眼于公共建筑方面,力圖打造對社會有影響力的建筑,以實現服務大眾的心愿。

又完成一件設計,關閉電腦,端一杯咖啡,起身推窗望去??纯赐饷嫒~落冬至,不禁回想過去,會意一笑。建筑設計界中有這么一位成熟樂觀的大男孩,可以說他成績斐然、功德無量。放眼未來,一定還會有更多優秀的建筑設計等著蕭博思去完成,還有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在等著他去追求。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憑借對初心的堅守,蕭博思以“推動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鴻鵠之志,披荊斬棘、腳踏實地、砥礪前行。未來,蕭博思仍將躬身前行,不忘初心,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繪就中國教育錦繡山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香港 注冊 香港注


[責任編輯:ruirui]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聯系QQ(992 5835),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