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運,遇上了學校快速發展和實施人才戰略的好時機。”在日前舉行的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國際青年學者論壇上,香料香精化妝品學部陳臣教授頗為感慨地說。
陳臣2014年從企業來到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從事產香乳酸菌的基礎研究與應用推廣。短短8年時間,他的研究成果榮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并晉升為學校最年輕的教授之一。
(相關資料圖)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近年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堅守特色發展之路,主動對接服務國家戰略和上海發展需求,圍繞“香料香精化妝品與綠色化工”“功能新材料與智能制造”“設計文創與創新管理”等獨具特色的應用型學科建設,精準引育匯聚一流人才,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
搭平臺、給政策、建機制、增活力……該校主動對接科技前沿,以特色優勢學科建設為引領打造高水平跨學科協同創新團隊,加速打造人才發展的大舞臺,形成在科研攻關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的良好態勢。
2015年,在國外博士后流動站工作的侯京山回國加盟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加入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房永征教授的高水平跨學科協同創新團隊。瞄準半導體照明及光探測中的“卡脖子”問題,該團隊發明了新型全無機熒光材料及其封裝的大功率LED,實現我國照明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
“這里的舞臺夠鮮亮,這里的平臺夠硬核,在這里能夠更好地發光發熱。”加入團隊后,侯京山相繼發表高水平論文30篇,申請國際PCT專利5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0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上海科技啟明星、上海人才發展資金等資助。
聚合團隊資源發揮磁場效應,學校事業與個人發展實現“同頻共振”。近年來,該校積極探索符合應用型高校特點的人才分類管理體系,為各類人才“量體裁衣”“靶向培育”,出臺了《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引進行業高級專家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形成了從“引才聚才”到“育才用才”的人才良性發展機制,一批批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挑起了“大梁”,唱起了“主角”。
青年教師張太陽是學校2021年引進的優秀博士,進校后依托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博士點建設工程開展綠色能源化工方向研究。僅僅一年時間,他成功入選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A類),通過學校“綠色通道”獲聘副教授職稱。
“學校對青年教師的扶持助力我跑出‘加速度’,更加大膽地開展原創性研究,也為后續的成長提供了強勁動力。”張太陽說。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近3年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共引進專任教師200余人,包括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學科領軍人才。匯聚人才興校、人才強校的磅礴力量,學校也交出了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入選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學重點建設單位,連續4年在上海高校分類評價同類型高校中排名第一,獲批中國唯一的香料香精化妝品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教育部“四新”建設項目和“雙萬計劃”屢創佳績……
“作為地方高水平應用創新型高校,全面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服務引領相關重點產業開辟應用研究‘新賽道’,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我們比任何時候更加迫切地需要持續注入人才‘強心劑’。”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書記郭慶松表示。(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任朝霞 通訊員呂客 吳斯琦)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